在水產養殖中,水質是決定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PH值是衡量水質酸堿度的重要指標。適宜的PH值范圍對于水生生物的生長、健康以及餌料的消化吸收都至關重要。一般而言,養殖水體正常ph值在7.8-8.6之間,水體ph值受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一天內ph值變化在1-2之間,當變動過大或者過小時,即說明水質出現了問題。 然而,當養殖水體中的PH值含量過低時,會對水生生物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 在酸性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往往會降低,這是因為酸性環境不利于氧氣的溶解和穩定存在。即使池塘配備了充足的增氧設備,也難以有效改善這一狀況。缺氧會直接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功能,嚴重時可能導致窒息死亡。 PH值過低會破壞水體的穩定性。酸性水體中,各種化學反應的速率會加快,導致水質波動增大,容易出現倒藻等問題。這種水體的不穩定性對水生生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尤其是對于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其外殼在酸性環境中容易受到腐蝕,變得脆弱,從而影響其生存能力和外觀質量。 此外,PH值過低還會降低水生生物的免疫力。酸性環境會削弱水生生物的免疫功能,使其更易受到疾病侵襲。同時,酸性水體中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也會加快,進一步增加了水生生物患病的風險。魚蝦的發病率因此上升,養殖效益大打折扣。 PH值過低還會影響餌料的消化吸收。在酸性水體中,餌料的消化和吸收效率會降低,導致水生生物生長緩慢,營養攝取不良。這不僅影響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還降低了養殖效益。 對于一些特定的養殖品種,如某些淡水魚類,PH值過低還可能導致其生理機能紊亂,如血液酸性增強,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等。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和繁殖。
為了保持養殖水體的適宜PH值,養殖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可以定期換水以降低水體中的酸性物質含量;增加曝氣量以促進水體中的化學反應,加快酸性物質的中和;向水體中投入適量的堿性物質如生石灰、氫氧化鈉等,以提高PH值。同時,加強疫病預防工作,減少有機負荷的積累,也是保持養殖水體適宜PH值的重要手段。
本文連接:http://m.greatwall-tyre.com.cn/newss-3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