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企業污水處理站建成運行15年來,經過了三個實踐和發展階段。對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高溫的精煉生產原水使活性污泥原生動物(如鐘蟲)致死,造成化學需氧量(COD)指標上竄,pH值高低同樣影響原生動物的生長,導致化學需氧量(COD)指標上升波動,陳年積累的淤泥領跑氨氮(NH3-N)指標上升,除蟲劑(菊酯類)對生化處理的影響。提出了要在污水入網前根據新的要求和標準對污水處理站的設施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造。 ![在污水生化處理中影響COD指標的技術問題有哪些 在污水生化處理中影響COD指標的技術問題有哪些](/ueditor/php/upload/image/20220816/1660630925269966.jpeg)
1 原有污水處理流程 浙江省是最大的絹紡生產基地,本文有關數據涉及的企業是中國絲綢協會和浙江省絲綢協會理事單位,年生產絹絲能力1000t。當時精煉車間的生產污水是直排河港(杭平申線)。1998年公司投資500萬元建造了一座日處理能力為2000t的污水處理站。按照當時的技術和設備設施情況。 高濃度廢水的特點是呈現強堿性,從高溫煉桶中直接放出來,廢水的溫度較高,有機污染物濃度也很高,收集后進入初沉池預處理。主要是調節pH值,同時起到降溫的功能。預處理后的廢水進入厭氧池進行生化處理。 低濃度廢水是經過生產精干品的水洗池、漂洗池里出來,水溫和有機污染物已經被稀釋,但是水量較大。可以直接進入兼氧池處理。 混合廢水經過兼氧池生化處理后進入好氧池經好氧池生化處理后經二沉池泥水分離,污泥回流上清池再排入氣浮池進行物化處理。氣浮池的出水經過污水排放口計量后排放到河港里,進入大自然。 污水處理站1999年7月建成投入運行。所有技術數據均符合設計要求和環保要求。特別是主要指標COD(化學需氧量)一般在80~100mgL,達到當時的直接排放要求。
本文連接:http://m.greatwall-tyre.com.cn/newss-1021.html
|